我把卖广告分成7步。
第一步:找到客户接口人,传递产品介绍和服务方案
第二步:确认客户收到,相约见面
第三步:了解客户需求,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方案
第四步:客户认可方案,价格谈判
第五步:签定合同,提供服务
第六步:保证客户满意度,进而向客户直接接口人的上级邀功
第七步:回款,谈下一次合作
这样比较便于和销售统一语言,每个客户在进行第几步。
如果把卖广告比做踢球的话,打电话、见面、请吃饭、送礼物这些都是控球,而让客户下单才是临门一脚。(当然,一脚之后,还得继续踢)我见过不少控球能力都很强的销售,临门一脚的时候,却总不能发挥如意。
其实有两个关键词:Burning Issue 简称BI和 Unique Customer Value简称UCV。
负责广告投放是公司的信任,同时也要接受很多同事的询问。
对一个从来没有投放过的媒体进行投放广告,可以比喻成,让一个人从一栋20层楼上跳到相距20CM的另外一栋楼上的20层。
跨出20CM,这是他完全有能力做得到的,但是他站在20层的高度时,很多平时不考虑的问题纷纷涌入心中:我会不会突然腿迈不开,会不会对面楼面滑,会不会过去站立不稳….虽然他绝对有能力做到,但是没有充足的理由,他没必要冒险(哪怕这个险是莫须有的)。
但是如果你对小张说:如果你迈过去,小花和你交朋友。小张也许一咬牙就迈过去了;
但是如果你对小李说:如果你迈过去,你妈治病的钱我出了。小李也许一咬牙就迈过去了;
但是这些事对王总没有诱惑力。但如果你对王总说:你女儿在对面楼上。他也许一咬牙就迈过去了。
要追小花,给妈治病,帮助女儿;是小张、小李、王总的BI。作为个人,永远有BI存在。同样,作为公司也永远有BI存在。(出于尊重,不把一些公司的BI列在这里)
所以,当你打了20次电话,甚至花苦肉计在门口等3个小时,好不容易见到客户的时候,你不了解对方个人和公司的BI,张口就谈自己的产品。对方一定心里盘算着自己的事,对你在说什么完全没有听进去。
以我们自己为例,如果你正为情所困,或者被领导批了一顿,或者面对对手的攻势没有反击的方法而苦恼时,一个推销员跑进来,向你介绍产品,你自己会听吗?
如果是帅哥美女,可能会给面子听完,多半可能直接说“我要马上开会…..”于是本次机会作废,下次见面更难。
再谈Unique Customer Value,为不什么说是Unique Value?
因为没有绝对独一无二的价值,你能提供的独一无二,第一和客户有关,第二和时间有关。仅对此人此公司有价值,或者仅对此时此刻有价值,过时作废。
所以,如果不走到第三步,就不会知道客户的BI,如果不知道客户的BI,就无法提供UCV。
所以在第四步前,是不应该给客户报价的。在没有把到客户脉前,先把产品和价格给人家,只是给人家一个拒绝你的理由而已。
当你能够提供UCV的时候,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,而不是Y/N的问题了。
其实,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商道即人道;一个稍微留意的销售,根据公司常态、人之常情,公司的阶段,个人的阶段,都大概会有类似BI出现。
所以,不要拿客户没时间做理由,客户永远有时间,如果他认为有价值,他可以加班;
不要拿客户没钱为理由,客户永远有钱,没钱做什么生意?只是你没有提供值得他付费的理由而已。
出自:www.yewu001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