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理论 | 管理实务 | 领导艺术 | 商务谈判 | 企业文化 | 人力资源 | 市场营销 | 销售管理 | 哲理故事 | 人在职场 | 促销方案 | 行业资料 | 专题资料 | 项目管理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业务员文摘 >> 人在职场

[管理理论] [管理实务] [领导艺术] [商务谈判] [企业文化] [人力资源] [人在职场]

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见问题

2016/1/19 7:01:00     点击率 []   【    我来说两句 ()

核心提示:人力资源主管的地位,在各企业内为什么不受到重视?1、背景检讨

      人力资源主管的地位,在各企业内为什么不受到重视? 
1、背景检讨 
  a、用人权不在HR经理的手中。 
  b、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没有建设的能力。 
  c、总经理没有刻意强调他的重要性。 
2、演变结果 
  a、HR经理行事低调,为人谦和。要求其他部门配合时,力度不够。 
  b、有很多计划想做,却无人支持。例如:职位轮调、教育训练、生涯规划---。 
3、改善建议 
  a、重要计划应要求总经理支持,对各部门主管作公开说明。 
  b、平常应多充实产品知识,有关制造流程和市场营销,甚至财务报表等问题,都应学习了解。 
  c、大计划不能做,也要尝试做小改革。例如:职位轮调不能做,就建议二元升迁体系。 
  d、主动争取参与公司战略决策的机会-别忘了,ERP中有“人力资源”这一块。 
 
选、育、用、留人才如果是一个流程,对它的“机制”(mechanism),我们要注意什么? 
 
1、说明 
  “机制”是一个系统的投入产出“运作功能”。 
2、问题 
  我们要保持这个系统的运转,以下的障碍要注意排除: 
  a、彼得原理 
  b、共振现象 
  c、烫炉法则 
  d、不敢劣汰的乡愿作风 
  e、集体平庸化 
 
人力资源常强调“以人为本”,也主张“人性本善”。其实我们替公司用人或管人要有一些不同的想法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、用人的心理准备 
  a 、每个人的天性和本质均很难改变。 
  b、早晚要面对平庸与能力不足。 
  c、过度信任就会出错。 
  d、积极(善意)的批评并不存在。 
  e、工作表现一直良好的人毕竟太少。 
  f、不能指望大家都同舟共济。 
2、参考建议 
  a、左脑与右脑思考不同,需要补救。 
  b、每一个职位都有它的“真正目的”,所以对每一种不同功能的部门主管,也都应该有不同的绩效评估方法。 
  c、信任之余,不忘查证(建立安全防范措施)。 
  d、批评要附带方法。解决问题之前,要先解除制度上的缺陷或技术上的错误。 
  e、用人,不妨考虑一下他的出生时辰、成长环境、血型搭配与遗传因子。 
 
工具化的绩效评估表每个公司都有,但是行之有效的并不多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
1、绩效评估制度不能有效建立的根本原因。 
  a、高阶主管不重视。 
  b、升迁调遣时,并未用为依据。 
  c、评分不够公正客观。 
  d、没有设立“复核制度”或“面谈处理”。 
  e、不激励“正确”,也不处罚“偏差”。 
2、考绩表应该注意的事项: 
  a、分别依职能部门设计。 
  b、依不同职能的不同要求,拟定“加权计分”办法。 
  c、同样一种要求,对不同出生背景的员工,其相对困难度也可能不同。 
  d、对“评审人”和“评审结果”评估。 
  e、适度地公布评估结果。 
  f、以具体的“行为说明”,替代抽象的“性质描述”。 
  g、为考评人(评审主管)设计一个考绩编年表(或季度、月度、周度)。 
3、考绩表上应该加添以下事项: 
  a、以文字叙述被考核人明显进步或退步的地方。 
  b、指出被考核人下一个合适的工作与可能派任时间。 
  c、被考核人应该补强的教育和受训方式、地点。 
  d、未来一年的发展建议(工作扩大化、丰富化、轮调、观摩、外借等)。 
  e、改善面谈的安排(原因+方法+目标细分+追踪办法)。 
4、全面考核如果不太容易奏效,就从“特定项目”下手。 
  a、挑选一个重要或关键项目做为“切入点”。 
  b、针对这个切入点,设定它的考核标准。 
  c、观察并记录实际结果。 
  d、制成考核报告传阅或以醒目方式公布。 
  e、交付奖惩。 
(案例:日航飞行安全时数统计报告,以大型灯号闪示。) 
 
对多数经理人来说,调整薪资标准要比改变公司文化简单得多。 
   
1、一般人对薪资制度的误解: 
  a、劳工薪资与劳动成本是同一件事儿。 
  b、削减劳工薪资可降低劳动成本。 
  c、劳动成本占一家公司总成本的相当比例。 
  d、压低劳动成本可以创造一种竞争优势。 
  e、个别的奖励酬劳可以改善工作表现。 
  f、员工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钱。 
2、问题检讨 
  a、本公司的薪资单价和总额,与同业比如何? 
  b、本公司除基本工资外,还设有个人奖金、团体奖金、后勤奖金和主管加给、技术加给、项目加给吗?每个月领的钱都是一个固定数目吗? 
  c、薪酬制度考虑到物价指数和地区消费水准吗? 
  d、津贴一但变成习惯,就失去意义,对不对? 
3、薪资管理的新趋势 
  “技能薪“(skill-based pay,competenuy,pay for knowledge,etc)的基本要素: 
  工作分析的内容是“技单位“(skill unit),而不是工作职务。 
  评估技术熟练度,并给与证照。 
  薪酬变动不必然与职务变动连接在一起。 
  几乎不考虑员工的年资。 
 
技术可分“核心技术”与“扩充性技术” 
 
薪酬制度可分: 
  阶梯层级式 
  技术模组式 
  学校课程式 
  跨部门式 
 
团队的凝聚力来自“企业文化”,然后再谈目标与使命。那么,我们怎么检查?怎么培养?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、检查方面 
  a、调整整个公司或特定部门的“共同价值观”( 与品有关) 
  b、注意这个价值观没有内化为全体人员的思想与行为。 
  c、从本公司的供应商、客户甚至竞争对手那里去确认。 
2、培养方面 
  a、先寻找一两个重要的“切入点”。 
  b、拟定一些强化措施-包括奖励与惩罚。 
  c、招募文化推手(task force) 
  d、举办活动,公开宣导。 
  e、各级主管以身作则-尤其是总经理、副总经理、厂长。

(责任编辑:)
【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,点击评论

上一篇:多元化成功四步曲

下一篇:二十年辉煌历程,"华汉针神"何去何从?

相关文章
我要评论
昵 称:   验证码: 点图片刷新
内 容:
       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
                        我要注册

第一业务员网
· 业务员文摘频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