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理论 | 管理实务 | 领导艺术 | 商务谈判 | 企业文化 | 人力资源 | 市场营销 | 销售管理 | 哲理故事 | 人在职场 | 促销方案 | 行业资料 | 专题资料 | 项目管理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业务员文摘 >> 人力资源

[管理理论] [管理实务] [领导艺术] [商务谈判] [企业文化] [人力资源] [人在职场]

个体与"人才蓝海"战略

2016/1/15 21:10:00     点击率 []   【    我来说两句 ()

核心提示: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座庙,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在讲故事,讲的什么故事呢,老和尚说啊: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座庙……"

  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座庙,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在讲故事,讲的什么故事呢,老和尚说啊: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座庙……”

    以上是许多人都不陌生的故事,正是这样一个几乎不成其为故事的故事,如此乏味而简单,却穿越无数个生命从生长到凋零的漫长时空,成为了融人生、文化和叙事为一体的经典原型,同时精辟地归结了我们叙事和思维的童话模式。

    我接下来要给你的说的,也是在某种类似的模式之中,只不过我希望换成我自己的话来说,尤其是不要局限于西化的模式,包括名词解释以及我自己的看法。在“管理”,尤其是是“人力资源管理”这样一个“舶来品”唱主角的舞台上,这么做其实不是很容易。

    还是回到我们的故事模式中来,我的这座山,就是“蓝海战略”。对于手捧本刊的人来说,这个词汇也不应该是陌生的。而我作为一个菜鸟,最初却不得不为这样一个名词遍查词典。菜鸟怎么知道这个词呢,那是在一位很知名的培训老师的课堂上,菜鸟有幸听到他讲这个了。至今,我不确定是否得到了老师的真传,那段话让我归纳就是:对于现在的hr管理者而言,实施人才蓝海战略,有利于快速建立外部人才库,而这种战略概括言之,包括:“兔子先吃窝边草”、“银牌选手”、“员工推荐”。

    这堂课,让当时的我即便不至说一头雾水,但也实在难有深刻体会。现在呢,我可以用很通俗的话,对着我那些不是这个领域的朋友们解释说:其实你就想象海洋的样子,也该猜到这话什么意思。大海多么宽广啊,在这样的领域,无疑意味着更少的竞争,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,更赏心悦目的环境。蓝色不过是为你描绘了一样外观,大海才是内涵,而战略呢,算是这个名词的本质吧。而且,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,这都是一个意味丰富的词汇,就像大海本身一样包含着巨大的张力,给阐释者和领会者以无边际的想象空间。它本身呢,正好是那座山一样,简单但是意味无穷,而且经典。

    “蓝海”的样张

    之后遍阅相关的文章,尤其是企业在这个词汇上做的文章,我只能说:为了开发各自的蓝海,各企业怎一个“费尽心机”了得:

    脑白金在保健品行业整体衰败的时候,通过独特的定位,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转换到礼品,而不是产品的功效,因此绝地而起。

    史玉柱呢,在网络游戏市场举步维艰的时候,没有将自己的赢利模式放在常规的游戏点卡销售上,而是通过卖游戏装备,提供巅峰快感享受,最终赢得商机。

    关于纯净水,农夫山泉则抛开学术界、企业界一开始就存在着的争议(主要观点认为:纯净水在滤去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,也滤去了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水纯化处理虽然解决了水的污染问题,但同时也使得水的溶解力、渗透力、代谢力等指标降低),在市场整体处于全面价格战、低利润的时候切入,推出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的天然水,而不是充斥市场的低档纯净水,形成了对纯净水生产企业的巨大冲击,因此获得独家占有的新概念。

    那么在人才管理上,HR人所作的“蓝海战略”文章,又是怎样一番场景呢?其实,那位知名老师的一堂“优才管理”课已经做了很好的总结,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:“兔子先吃窝边草”就是员工回流,“银牌选手”主要是不放弃后备选手,员工推荐就不用解释了。但问题同时也产生了,因为无论是“兔子先吃窝边草”、“银牌选手”,还是“员工推荐”,均无关乎我们个体,企业的战略就更加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,如何开发我们自己的蓝海呢?这是我们故事中的那座庙。因为只有庙宇存在,关于这座山的故事才能讲下去,我们个体同时也才有立足之地。

    当然,以上的非个体战略,对于我们个体也并非一无是处,因为所有的蓝海,都离不开“创新思维”:只有与众不同,才能有天机,只有出其不意,才能有舞台。但是在什么样的空间创新,却没有一定之规。农夫山泉们是在竞争激烈的地方发现了空白地带,HR们可以通过预存的优势获得先机。那么我们个体怎么办呢?是在我们自身能力拓展上下功夫,还是在竞争对手那边动脑筋?再或者是在东家那下成本?

    个体的“蓝海”

    已经寒窗多年的菜鸟我,在走出校园之际,才深味专业不具备不可替代性的烦恼,但此时再谈及在新开辟的专业领域独占鳌头,已经是明日黄花。很多读者大概和我一样,所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,也只能是在现有的板块上抢蛋糕了。在此,我还是从反向思维来说得到以及保存蛋糕的问题。因为我无法说清什么样的作为是最好的或者是更好的,但是我至少可以确定某些做法不太好甚至很糟糕。

    比如“反正就是工作嘛,没关系!”的菜鸟心态。你可知道,也许就是因为都没关系,才使得你失去竞争力?

    曾经有个编辑朋友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:

    有个地理专业的教师朋友,有个叫做浅浅的女研究助理。大家一直以为他对浅浅很满意,也以为浅浅毕业后会留在研究室,因为浅浅是一眼就知道很乖巧的那种女孩子,朋友以及他周围的老师们也一致如此认为,总之没有人怀疑这个助理的学习和办事能力。但是,编辑朋友再次见到这个女孩,竟在小饰品的叫卖摊位上!浅浅正毫不羞怯地卖力吆喝“最后机会!不买你要后悔!”

    在拥挤的人潮中,编辑朋友扯着嗓子问浅浅为什么离开,女孩的眼圈忽然有些红:“离开三个月了。老师说我不是干这一行的,只好走了……”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,编辑朋友再扯开嗓门问:“你在这里还好吗?”女孩恢复平常的样子说:“反正就是工作嘛。没关系!”同时努力地笑着,给自己打气。

    过了一段时间,编辑遇见教师朋友,忍不住问:“缩编啦?都不见甜美的笑脸了。”

    朋友微笑着说:“浅浅啊,我让她离开了。她不适合做这个工作。”

    “是吗?我倒觉得她挺卖力的。”

    “卖力有什么用?我需要的是人才,不是人力。”

    “你可以培养她,让她变成人才啊。”

    朋友疲倦地看了编辑朋友一眼:“有些人已经设定自己是人才,有些人无所谓,要怎么培养啊?她自己都无所谓了。”

    编辑朋友没有话讲了。关于人才与人力,确实是她以前没想过的问题。她一直以为,只要够投入就能把事情做好,哪知忽略了专业性与个体定位,结果人力随处可得,人才难有。

    人才是需要发现、培养的,发现不了或者培养的方法不对,开发者是在白费力气;而个体若不能让自己更专业,定位更准确,就难以获得开发和培养的机会,最终难免沦为人力。

    这也许只是个体在人才战场上的一小点而已。限于篇幅就此打住好了,所以只能班门弄斧概括一点讲,在目前的求职市场上,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,投入主流的职缺领域中,并且磨练专精的技能,是占据好的发展位置的关键。而且,越能够与经营核心专业接近的工作,其重要性越高。迈向这一方向的第一步,是及早确定发展方向,及早进入或者最终成为不容易被取代的职场角色,这样才不至于常常忧心饭碗不保!


(责任编辑:)
【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,点击评论

上一篇:不裁员盘活人力资源

下一篇:好员工不被嫉妒

相关文章
我要评论
昵 称:   验证码: 点图片刷新
内 容:
       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
                        我要注册

第一业务员网
· 业务员文摘频道